瑞幸“烧钱”扩张的商业模式一直不乏质疑,但并未阻挡其全球最快的IPO步伐。如今,上市还不到一年,瑞幸便自曝存在22亿元虚假交易,随之将至的或许是天价的罚单甚至牢狱之灾。“小蓝杯”的故事要就此终结了吗?
4月3日,国内多家瑞幸门店出现优惠券“挤兑”,消费者对瑞幸能否抵御这场危机显然缺乏信心。利益更受损的则是轻信了瑞幸故事的大量投资者。回头检视“小蓝杯”故事的参与各方,审计机构、唱多卖方等均陷入舆论漩涡,它们的火眼金睛为何失灵?投资者的损失谁来赔?
国内券商“看多”者众
据媒体报道,中金公司4月3日回应瑞幸造假:已关注,会密切留意。
中金公司是瑞幸上市的主承销商之一,此前也参与过瑞幸融资;在浑水发布做空报告时,中金公司曾认为,沽空报告主要基于不具代表性的草根调研和主观推断,亦缺乏有效证据。
搜索2年内有关瑞幸的研报,多数国内券商对瑞幸给予“买入”或“推荐”评价,看好中国现磨咖啡市场渗透率的提高,看好瑞幸在中国现磨咖啡市场提高市占率。
中金公司除了上述驳斥浑水做空、站台瑞幸的研报外,还曾多次点评瑞幸财报、再融资事件,并认为瑞幸“跑赢行业”。海通国际也曾在沽空瑞幸报告发布后发布了力挺瑞幸研报,认为浑水的做空报告存在缺陷。
天风证券2019年11月研报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认为瑞幸处于市场开拓阶段,阶段性亏损是为了谋取长期市场份额。
安信证券2019年8月认为公司2019年第二季度净亏损较上年同期扩大一倍,三季度在涨价20%的前提下或可实现盈亏平衡,未来看点是公司平台化趋势渐明,向海外咖啡市场挺进。
东兴证券相对谨慎,对其烧钱扩张的商业模式存疑。在其2019年12月底的研报中认为,瑞幸咖啡通过烧钱去做闪电式扩张的长期价值不大。
图片来自东兴证券研报
部分国外机构对瑞幸也是非常看好,摩根士丹利曾认为瑞幸2018年至2021年销售额将增长30倍。
瑞幸对中金、海通、摩根士丹利来说存在相关性。中金公司曾参与瑞幸B轮融资,此外,2019年5月17日,瑞幸咖啡宣布登陆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发行募资规模达6.95亿美元,IPO联席主承销商为瑞士信贷、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海通国际,安永为其审计机构。
相关中介机构或声誉尽失
如果瑞幸涉嫌财务造假最终做实,从审计机构到保荐机构,或无一可以幸免声誉风险。
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刘安认为,“会所、投行等中介机构,如有证据证明对瑞幸涉嫌造假欺诈行为存在共谋行为,则必然承担法律责任。但我认为从中介机构专业独立性角度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另外上述专业中介负有对公司披露信息的专业高度注意义务,如果从专业角度应当发现造假而没有发现,同样要因为过失而承担向投资者赔偿的民事法律责任。”
前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中证君分析称,上市过程中,中介的出发点就不是证明公司财务有假,而是要证明它真实。不过,瑞幸自爆去年第二季度开始造假,把上市申报审计期间排出去了。是否存在上市前造假,还需要调查。浑水做空后,继续唱多站台的机构,也是过于相信故事了。
一位曾在审计机构从业多年的某公司财务总监对中证君分析称,“一般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财报时,首先会进行风险评估,识别风险;对于此类互联网概念企业IT系统审计特别重要,审计机构也会进行IT审计,看流程有没有问题、执行过程有没有问题、内控怎么样。如果IT系统审计未发现问题,再加上相应的数据分析的合理化解释,审计人员就容易采信系统数据。对于此类连锁以及互联网概念企业,如果有人在电子系统进行系统性造假,那么数据就假了。如果是刷单,数据是真的,但销售是假的。可能收入在增长,用户在增加,流量在增加,但增加的收入可能不是消费者买的咖啡。这种模式的企业如果不坚持走正道,对整个行业伤害很大,对整个行业信用有很大影响。”
瑞幸审计机构安永4月3日最新回应:在对瑞幸咖啡2019年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瑞幸咖啡部分管理人员在2019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通过虚假交易虚增了公司相关期间的收入、成本及费用。公司就此发现向瑞幸咖啡审计委员会作出了汇报。瑞幸咖啡董事会因此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负责相关内部调查。目前瑞幸咖啡的2019年度审计工作尚在进行中,基于客户保密原则,安永不会作出其他回应。
美国多家律所已发起集体诉讼
实际上在“浑水”的报告发布后,投资者对瑞幸的集体诉讼就已经被提上日程。
日前,加州的GPM律所、Schall律所,纽约州的Gross律所、Faruqi律所、Rosen律所和Pomerantz律所等美国多家律师事务所发布声明,提醒投资者有关瑞幸咖啡的集体诉讼即将到最后提交期限。相关律所表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间购买过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如果试图追回损失,可以与律所联系,2020年4月13日是首席原告截止日期。
刘安介绍,如果境内投资者在3月1日之后投资了瑞幸股票,且瑞幸涉嫌财务造假行为在3月1号之后仍在延续,则值得考虑国内提起诉讼,但有判决结果存在域外承认和执行的问题。
此外刘安认为,综合来看,瑞幸涉嫌造假,这种系统性、全流程的造假(最终有待于事实认定),不太可能是管理层个别人所为(除非瑞幸的内控制度全部流于形式,被个别人全面把持,这种可能性较小),如果造假事实属实,管理层在实际控制人授意下全面参与造假的可能性较大。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保险事项不包括故意违法导致的赔偿责任。
刘安表示,瑞幸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可参考2001年安然公司的丑闻案例。如果造假属实,公司必然会遭到美国证监会行政执法天价的监管罚单,从交易所退市也将难以避免,十有八九公司会破产,董事会成员和高管将面临着美国司法部所启动的证券欺诈刑事调查和起诉,或有牢狱之灾,如果他们不能达成刑事和解,面临将是最高不超过25年的刑期,具体要根据他们造假情节认定。
海通国际在4月3日的美股早报里怒斥瑞幸的造假让所有中概股为之陪葬:“不管最后的自查结果是什么样,哪怕是前期财报只用修正1%,数据造假这个大帽子将再次死死扣在中国企业头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对中证君表示,瑞幸上市还不到一年自爆财务造假,暴露了公司内控体系缺失,暴露出董事高管对于法律信仰的缺失,缺乏对投资者的感恩之心。
刘俊海认为,瑞幸一事有警示作用,其他公司要对投资者心存感恩,自觉强化对于法律的信仰和敬畏之心,遵守规则是最大的自我保护。